金沙镇位于绩溪县境北部,是绩溪县的北大门,全镇共5个村2440户8476人,A级以上信用户1510户,新型农业主体23个。自党建引领信用村工作开展以来,宣城市绩溪县金沙镇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,促进乡村振兴为落脚点,为乡村引入金融“活水”,开拓多项惠民应用场景,让村民享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,通过信用赋能,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描绘出一幅产业兴旺、乡村繁荣的绚丽画卷。
信用评级精耕,筑牢产业“基石”。金沙镇依据科学合理的信用评级体系,对全镇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全面评级。信用等级评定结果成为获取金融支持、产业扶持政策的重要依据。对于信用良好的农户和经营主体,金融机构提供低息贷款、简化贷款手续等优惠服务,在项目申报、土地流转、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。促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更好地扩大特色农产品种植规模,购置先进的农业设备,使得产量和品质大幅提升,增加销售收入,带动村集体经济共同发展。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探索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,培育新产业新业态,以更大力度推进农村特色产业发展,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健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。因地制宜发展兵坑蒙山白茶、黄土坎食用菌、中药材前胡、绩溪黑猪等乡镇特色产业狠抓“双招双引”,拓宽招商引资思路,创新招才引智举措,进一步整合镇域工农文旅资源,开展金沙文旅整体规划、积极谋划项目、争取资金,启动皖浙天路入口片区打造,建设“金沙滩”、做“水文章”。
推进产业集聚,汇聚发展“势能”。借助信用村建设带来的资金和政策优势,金沙镇积极引导特色产业集聚发展。围绕本地优势资源,推动5个村成立金兵农业发展有限公司,抱团发展肉制品加工项目,运用“四个一批”方式引进安徽云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租赁经营,年租金21万元,盘活提升绩溪黑猪产业发展基地。产业集聚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,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促进了技术交流与创新。如今,绩溪黑猪产业发展基地已经加大产品深加工,不断延长产业链,生产香肠、腊肉、腌菜等特色黑猪肉制品,预计年产腌制猪肉30万斤、兔肉1万斤、鸡鸭3万斤、臭鳜鱼10万条,销售额可达2000万元以上,已然成为金沙镇的一张亮丽名片,产品远销各地,带动了全镇就业和农民增收。加快实施农业标准地改革,持续推进土地集中流转、提高建设标准,在五丰坡“小田变大田”试点基础上扩面进行三十八号桥整村推进,新建设农业标准地约300亩,累计达600亩。推行“镇村平台公司+”利益联结机制,创新生产经营模式、提升现代农业集约化、规模化、机械化经营水平,实现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。
人才磁吸培育,注入创新“活力”。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注重人才的培育与引进。一方面,打好“乡情牌”,抛出“橄榄枝”,赴安徽大学等重点高校开展“招才引智高校行”活动,2024年招聘西部计划志愿者2名,储备了10名村级后备人才,硕士以上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12人,拟引进HW人才4人,实施“绩有引力·才聚良安”人才绩溪行活动,前往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、巢湖学院、洽谈大学生“三实”活动,对接安徽大学等6所高校大学生开展“三实”活动,与2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机制。另一方面,积极吸引在外乡贤和优秀人才返乡创业,利用他们的资金、技术和人脉资源,为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近年来建立了涵盖300余名旅外杰出人士、种植养殖大户、经济能人、金沙籍在校大学生、退役军人等本土人才的数据库,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,进一步挖掘和激活了本土人才资源。举办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,累计吸引130名大学生到镇开展“三实”活动,为基层建言献策,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8次,不断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。在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政策支持下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回到金沙镇,投身于乡村产业振兴的大潮中。
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,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,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,乡村治理水平显著提升。下一步,金沙镇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工作,不断完善信用体系,拓展信用应用场景,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。(刘倩雯)